屡战屡败。自2007年起,黄金生产企业山东金创就开始谋划登陆资本市场,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成功。
7月13日,证监会披露的拟IPO企业名单中,山东金创的审核状态赫然显示“中止审核”,山东金创再次悲剧的告别了资本市场。5年4次登陆资本市场的计划,都以失败告终,山东金创因此也被送上了“范进先生”的绰号。
21世纪网统计发现,山东金创此前被否决的理由五花八门。包括资产重组不到三年、涉及关联关系、募投项目不确定等。对于此次中止原因,山东金创董秘杨仁鹏认为是“公司目前在职工股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何时能够恢复审核,要看公司的工作进展。”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山东等地有不少产权企业上市存在职工股“双超”问题,各方利益关系复杂,清理困难。如果山东金创是因为“双超”问题被中止,那意味着证监会提高了门槛,这将对整个产权市场是个致命的打击。
变主业难改关联关系
在山东金创不长的企业发展历程中,其主业屡次变更。
从1993年至在山东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前,山东金创主要业务是金刚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及电子视像产品、塑胶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2000年8月,山东金创将持有的3家子公司股权与蓬莱市黑岚沟金矿下属的黄金选冶厂的全部经营性资产进行置换,山东金创退出了原有业务范围,首次进入黄金冶炼领域。
此后山东金创于2003年5月启动境外上市计划,此时因房产租赁业务占当时公司收入和利润比重较大,造成主业不够突出。
为解决这一障碍,2005年山东金创先后剥离与产租赁业务相关的房产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给金创集团,同时收购了蓬莱市黄金冶炼厂、金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蓬莱市黑岚沟金矿,从而拥有了从黄金矿山采矿、选矿到冶炼的完整产业链。
恰恰是这次置换,不仅导致2007年山东金创因为资产重组不到三年,并涉及稀有资源问题境外上市未果,也造成了第一次A股IPO失败。
据了解,山东金创整体收购了蓬莱市黄金冶炼厂时,由于该厂为蓬莱市市属集体企业,本身没有投资主体,最终由其主管部门蓬莱市黄金总公司研究决定并作为签署方与山东金创签订了转让协议,将蓬莱市黄金冶炼厂整体产权予以转让。而山东金创的收购款也支付给了蓬莱市黄金总公司作为对职工的安置专项款。
另外,山东金创这次募投收购对象—蓬莱市大柳行金矿的决策主导权同样握在蓬莱市黄金总公司的手上。当时,蓬莱市黄金总公司代收了山东金创向大柳行金矿预付的收购价款2200万元。
虽然山东金创在招股说明书中强调,蓬莱市黄金总公司无权干涉非由其投资设立的黄金企业(包括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资产处置、人事任免。但从上述两件事让证监会认为半政半企的蓬莱市黄金总公司可能会对相关企业实施了重大影响。发审委最终还是以两者“不是实质性关联关系的理由不充分”为由,否决了山东金创的首次上市申请。
按下葫芦浮起瓢
在第一次冲击A股失败后,山东金创和蓬莱市方面按照证监会的意见,认真的进行了整改。
2010年6月,蓬莱市人民政府发文宣布对蓬莱市黄金行业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剥离了蓬莱市黄金总公司所承担的对该市黄金行业的行政管理职能,这部分只能最终划归蓬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所有。
蓬莱市黄金总公司承担的对市属黄金集体企业的管理职能也被剥离。蓬莱市设立隶属于蓬莱市经济与信息化局的蓬莱市城镇集体企业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市属黄金集体企业的管理。
另外,蓬莱市还表示,蓬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蓬莱市城镇集体企业管理办公室仅执行黄金行业管理、监督及服务等职能,不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而蓬莱市黄金总公司则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实体。
此外,山东金创招股书显示,原先由蓬莱市黄金总公司代收的2200万元收购款划至大柳行金矿的账户。
按下葫芦浮起瓢,整改完成,二次上会的山东金创信心满满,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山东金创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发行3200万股,募集3.83亿元用于“200吨/日投矿量金精矿综合回收工程技改项目”与“收购蓬莱市大柳行金矿经营性资产”两个项目。
然而证监会却认为,山东金创对蓬莱市大柳行金矿的实际托管状况与2008年9月21日签订的《蓬莱市大柳行金矿经营性资产托管协议》存在较大差异,无法确定公司能否对大柳行金矿进行有效控制。由于收购大柳行金矿的采矿权及相关经营性资产项目是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因此该募投项目的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二次折戟A股IPO的山东金创,今年2月再次现身主板拟IPO名单。这一次,山东金创干脆将募投项目改头换面,不过其募集资金也出现近乎翻倍的攀升。
招股书显示,山东金创本次IPO计划募资6.9亿元,主要投向600多吨/日金属复杂金银矿综合回收项目。
遭遇职工股“双超”
不到半年,山东金创又离开了。
7月,证监会披露的拟IPO企业名单中,山东金创处于“中止审核”状态。
对于这次中止原因,山东金创董秘杨仁鹏认为是:“公司目前在职工股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证监会要求公司进行沟通。何时能够恢复审核,要看公司的工作进展。”
山东金创此次被中止审核,难受的应该不仅只有山东金创一家。众多的产权企业或将受此案例的影响,未来的上市之路将颇为坎坷。
有投行人士向21世纪网表示,目前山东等地有不少产权企业上市存在职工股“双超”问题,而且各方利益关系复杂,清理困难。山东金创这次被中止可能意味着证监会对于存在内部职工股的产权企业的IPO申请审核变得异常谨慎。
山东金创招股书显示,该公司于1993年11月16日成立,在筹备阶段,其曾于1993年10月26日以定向募集方式向公司内部职工和其他社会个人定向募集股份2000万股,发行价格为1元/股。
1993年11月10日,公司完成定向募集,募集资金2000万元,占公司成立时总股本的35.84%,其中内部职工持股240万股,社会个人持股1760万股,共计个人股东2291户。在招股说明书中,金创股份将此次定向募集的2000万股定义为“内部职工股”。
1997年5月6日,公司的2000万股内部职工股在山东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此后,因国家相关规定,内部职工股于1998年在山东产权交易所停止交易并摘牌,后由产权登记公司山东证券登记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更名为山东产权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对全部内部职工股股权进行托管。
与其他众多上市公司不同,虽然山东金创经历了数次重组,以及准备上市,但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没有清理职工股,2000万股的内部职工股总数却一直没有改变。
根据托管山东金创内部职工股的山东产权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内部职工股股东托管名册,山东金创内部职工股股东人数为3164名。另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此次发行前,公司内部职工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20.88%。
股东数超过200人,职工股超过20%,“双超”成为山东金创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九条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证券法》第十条第二款则规定“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二百人的,为公开发行”。山东金创目前的情况显然已经违背了相关的法规要求。
此外,根据《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对内部职工股所占公司股份比例的规定,山东金创的内部职工股所占比例超过规定的20%,属于明显违规。
上述投行人士向21世纪网表示,山东金创被中止,如果是因为定向募集公司上限200人的问题,那将对整个产权市场是个致命的打击。对于其他产权企业来说,上市之路将更为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