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学会用两种力量来管理食品安全,不能只是单纯的依靠政府监管,因为有那么多家食品企业,无论有多少个部门都是管不过来的,必须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
文 本刊记者 陈玉峰
2012年11月19日,一则新闻又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酒鬼酒 被曝出塑化剂超标2.6倍。受此事件影响,没有停牌的白酒类上市公司仍遭遇资金打压,2012年11月20日早盘白酒股大跌之后午后再度暴跌。
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再到塑化剂,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其实早在1995年就颁布了《 中华 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在此基础上,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其中确立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尽管有着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食品安全事件依然层出不穷,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为此,《 法人 》记者专访了农工党湖北省委会主委、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吕忠梅是资源环境法专家,同时担任过武汉市电视问政食品安全的点评嘉宾。
《法人》:您怎样看此次的白酒塑化剂事件?
吕忠梅:这个事件再一次告诉我们,我们的食品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安全。在经过《食品安全法》和之前政府所做的事情后,似乎觉得是不是通过政府各方面的努力,我们对食品安全的感觉好一点。但是这个事情再出来,可能让我们感觉(效果)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吧。
《法人》:此次塑化剂事件和三聚氰胺、瘦肉精事件有着怎样的联系?
吕忠梅:因为三聚氰胺、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这些事件出来以后,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出来采取了一些措施,我们的食品安全法也做了修订,应该说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措施目的是让老百姓对食品安全多一份信任感,但现在这事情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我们,让我们觉得我们的那些努力到底有多大的作用,起了多少效果。
《法人》:在您看来,现行的《食品安全法》还存在着哪些不足?
吕忠梅:我觉得是这样,我们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在建立了这种风险评估、安全监测以及增加了很多监管部门,大家都来管理。但是最大的问题是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光靠政府去管是很难管住的。这个时候政府有的一种态度就是赋予老百姓一种知情权,应该让老百姓都能真正的参与监管。
同时我觉得《食品安全法》在这个方面做得也是不够的,比如说这次的塑化剂事件爆发以后,质监部门站出来说话,之前有媒体报道,为什么老百姓要求去检测它,质监部门却不检测,非要由企业自己送去的东西才检测呢?
如果老百姓对于食品质量有怀疑,质监部门就应该直接把这方面的问题向公众公布,那么这个企业就处在消费者的监督之下了,至少它的违法成本就很高。消费者如果知道检测结果去拒绝买企业的东西,对企业就是致命的。但是我们现在所有的信息都是不公开的,等到出现问题以后再去监测,这实际上就是挑战我们的心理底线了,让我们越来越怀疑。为什么现在公众普遍没有信任感,就是因为有关部门没有把信息告诉我们。我们没有可预期的这样一个东西,所以我们就越来越感觉不安全。
《法人》:公众应怎样对待类似“塑化剂”事件?
吕忠梅:公众要获得这种信息的公开,政府应设置第三方的监督,公众只有获得了知情权,才能更好的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督。
《法人》:关于食品安全,政府需要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吕忠梅:我觉得政府最主要的还是一个标准的制定者,监管也是政府很重要的一个职责,但是不能只靠政府的监管。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公众参与的机制,政府学会用两种力量来管理食品安全,不能只是单纯的政府监管,因为有那么多家食品企业,无论有多少个部门都是管不过来的,必须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另外一个就是对于企业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要为它的违法付出沉重的代价,就是要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我们很期望企业有道德的血液流淌。但是企业如果不去遵守这些基本的规则,那就让它付出沉重的代价。
《法人》:您认为应该怎样去预防下一场食品安全危机?
吕忠梅:发动群众参与,另一个就是政府信息公开,一定要让老百姓知情,老百姓天天在和食品打交道,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知识和意识,大家都去对这个事情进行监督的话,我想企业想做很多事,它也无法去做。
现在完全依靠政府一家,等到发现总是晚了;等到政府处理的时候可能已经造成后果了。
如果我们发动大家都来监督,这个力量就会很大,食品安全事件就会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