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4日电《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今天在京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如生表示,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偏高,今后将拓宽资金来源,降低门票价格。
1982年,我国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当年共确定了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经过30年的发展,如今我国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2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37处,二者合计共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02%,30年前,这一数字仅为0.2%。
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拉动了 旅游 经济的增长。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数据,2010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直接旅游收入达397亿元,占全国国内和入境过夜旅游总收入的2.5%。风景名胜区自身开展特许经营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十一五”期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营服务收入达1402亿元,年均增长9.9%。
然而,近年来,风景名胜区不断上调的门票价格引发诸多争议。
据李如生介绍,我国自从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以来,就一直有财政的专项投入,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投入,但资金投入还是不足。一些地方急于让风景名胜区成为聚宝盆,管理、经营不规范,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甚至抬高了门票价格。
“各级财政对风景名胜区的投入是不足的,而很多风景名胜区地处老少边穷地区,地方依赖门票收入作为增收方式。”李如生说,但风景名胜区的门票不是市场收费,是政府定价,具有社会公益性。从长远来看,风景名胜区的门票价格要不断降低,甚至免费。
根据《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今后将不断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使各级财政投入基本满足风景名胜区保护资金需求,逐步降低对门票收入的高度依赖问题,降低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
李如生表示,假日旅游对风景名胜区的压力很大,但现有的风景名胜区内部还有开发空间,此外,风景名胜区还需要扩容,来满足旅游需求。
据介绍,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了对风景名胜区的抽查,在48个被抽查的风景名胜区中,27个虽然达到标准但存在问题被要求整改,5个存在严重问题限期半年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