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 收藏本站
  • 首页期货
    首页 宏观 消费 大盘 黄金 新股 创业板 贵金属 期货 理财师
    首页 > 期货 > 正文

    国际市场现历史高价 中国大豆储备遭遇围剿

    2012 09/17 00:00 来源
    互联网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数据

    中国经营报 报道,由美国大豆协会组织的买方考察团即将从中国起程。这本是一年一度常规的考察,但随着美国大豆严重减产,国际大豆价格创历史新高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来自中国买家的考察之行变得十分重要。

    中粮、中储粮、中纺粮油等国内大型的买家都参与此次行程之中。

    在此次行程开始之前,中国买家们已经开始做好了一切应对高价的准备,甚至是上书政府,要求加大大豆放储平抑价格的步伐。

    国家粮食局相关人士也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中国的放储政策没有额度限制,保障市场供应是最重要的目标。”

    同时,记者了解到,已经有企业致信上述部门,请求增加放储。

    中国储备遭遇“围剿”

    2012年美国大豆的行情让中国买家不得不重视,美国是世界大豆的主要出口国,今年美国中西部遭遇了76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同时,美国大豆的收成预计将创9年以来的新低,减产超过10%,产量在7300万吨左右。

    与此同时,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也在半个月前创下了历史天价——1763.4美分/蒲式耳。

    面对这种行情,中国买家早已如坐针毡,记者了解到,中储粮、中纺粮油、益海嘉里等国内巨头,都先后派高层前往美国产地,了解大豆种植情况。

    “我们去了田间,看到种植情况确实不好,减产已成定局。”中储粮油脂部门高层向记者表示,“我们回来后,还和美国那边的办公人员保持联系,说是下了几场雨,但是,情况依旧不妙。”

    中储粮目前有两块业务:一部分是参与国家大豆储备,另一部分业务是小包装食用油的生产和销售。

    面对高价,上述人士没有透露太多对策,“现在,我们还要再看看南美大豆的种植状况如何。”

    此前,中储粮油脂部门表示,小包装油产品金鼎品牌暂时不涨价。

    同时,记者了解到,另外一家央企中纺粮油今年在美国新成立了办事处,随时把美国一侧的产量情况向总部进行汇报。

    另外,中国的小包装食用油巨头益海嘉里也在时刻监测着美国的“田间”,并及时向总部汇报。

    记者了解,九三油脂和中粮也在海外派驻了常驻机构和期货操盘部门。

    “我们在美国发现了一个很不妙的局面,国外的投机基金已经瞄准了中国大豆储备。”一位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海外的基金经理会定期召开一些聚会,大家交流和讨论的都是中国大豆储备的问题。”

    “其实,这是大豆炒作中,热钱已经展开了对赌,他们认为,中国不会放开大豆储备以平抑当前高位的大豆价格。”上述人士透露,“聚会中,谈论最多的就是中国会不会继续扩大轮储的规模。”

    “在供应进展的条件下,如果不放开更多储备,那么价格势必高涨,让这些炒作资金获利。”上述人士表示,“最终,中国买家需要为此买单。”

    放储不设限

    据了解,中国是目前国际大豆储备最多的国家,央企在内的多家企业向记者预估,中国的大豆储备均超过1000万吨,在1200万吨左右。

    而今年销售季节过后,美国库存大豆也只有300万吨。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的大豆进口量超过5000万吨。

    “中国大豆储备情况以及轮储情况都左右国际市场价格。” 一位国内大型粮油企业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放储就意味着中国供应增加,国家大豆价格就会平稳或者下降,这对中国买家来讲,是十分有利的。”

    发改委和粮食局都迟迟未就大豆放储一事进行表态。

    尤其让市场人士迷惑的是,在2011年的大豆年度内中国一共轮储了270万吨大豆。

    “9月份大豆轮储,将在市场上拍卖大豆80万吨,但是这些还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发改委和粮食局需要有更持续和更大的力度增加中国市场上的供给。”一位国内大型粮油企业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但是,9月之后的轮储计划还没有公布。”

    而今年,截至8月底,轮储已经达到263.3万吨,加上目前已知的9月轮储80万吨。已经逼近并即将超过270万吨。

    “这是否意味着轮储的计划已经接近尾声。”上述企业人士表示担忧。

    记者另外获悉,已经有企业向发改委和粮食局反映目前的市场状态和呼声,希望国家不要停止向市场放储,甚至需要加大放储的规模。

    记者致电国家粮食局相关部门,其内部人士表示:“大豆放储的计划只进行内部讨论而不会提前向太大范围内公布。”

    “中国市场的供应情况是决策者最先考虑的问题,保障供应和稳定价格是放储的两个目的,一旦发生变化,储备就要发挥作用。”该人士表示。

    同时,他打消了企业的顾虑,“我们的大豆储备不像贸易一样,还要设立限额,放储只看市场状况,不受额度限制。”

    警示:供应紧张或者年底显现

    上述粮食局人士同时向记者透露:“如果市场上出现供应紧张的信号,那么我们就会及时收集和观察。”

    而目前,一个重要的信号已经进入到他们的视线中——中国海外购买大豆,因为高价而减缓。

    2012年7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587万吨,8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环比大幅缩减了145万吨。就在8月份,大豆价格一路攀升,终于在8月底达到了1763.4美分/蒲式耳的历史新高。

    减少进口的情况愈演愈烈,记者了解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食用油价格上涨滞后,导致大豆运抵中国进行压榨后,企业甚至会出现亏损。

    而食用油价格目前上涨步伐变慢,主要源于7月和8月,发改委召集国内多家小包装食用油企业进行“约谈”,而“约谈”的最终目的是保障食用油价格稳定。

    随后, 金龙 鱼、金鼎等品牌宣布暂时不涨价。

    “高成本和低利润导致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一位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而市场上,现在还存在着一种更大的风险,8月中国企业洗船违约事件增多。”

    “这个情况很重要。”国家粮食局人士向记者表示。

    一旦发生违约而彻底不进口,按照大豆到小包装油一个半月的生产周期,最多在11月份,将会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

    而按照传统的周期,每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是食用油使用最为集中的时期,其中包括几个重要的节日,其该季度销量一般占全年销量的40%左右。

    “而一旦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短期内是很难缓解的,到那个时候再加大放储的步伐和规模,就来不及了。”一家大型企业的人士向记者解释。

    同时,记者了解到,发改委和粮食局也曾向央企吐露过自己的心声,“大豆储备是对付市场不稳定的子弹,不会把子弹一下都打完。”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分享
    }首页
    Copyright © 2012-2020 http://www.cj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26852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