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四年里,美国勉强度过经济危机,却依旧深陷泥潭,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批评声此起彼伏。如今,奥巴马任期将满,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奥巴马能否赢得连任,看看他交的成绩单吧。
自1933年以来,没有任何一位总统像奥巴马一样,在2009年宣布就职时面临如此残酷的经济条件:银行系统濒临崩溃,两大汽车制造商面临破产,就业率下降,住房市场陷入低迷,工业生产持续下滑。
不容错过的好机会
迫于政治体制原因,美国总统通常只对经济产生轻微的影响。但奥巴马与1933年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和1981年的罗纳德·里根一样,都是例外。奥巴马的决策不仅对经济的复苏非常关键,而且有望重新塑造经济形势。就像一位顾问所说的“这是不容错过的好机会”。
那么,奥巴马是否错失良机了呢?近四年后的今天,选民们的回答可能是肯定的。选民们对奥巴马经济管理决策的认可度降到低点,这是他连任的最大障碍。然而,对奥巴马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公平的判决,因为评判奥巴马的政绩不仅要看结果,也要看他采取的措施、选择的方案和遇到的阻碍。从这个角度来看,奥巴马的答卷就不是那么糟糕了。他对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处理让人印象深刻,但不幸的是,他重塑经济的努力失败了,美国的公共财政仍泥足深陷。
在2008年11月奥巴马击败麦凯恩七周前,雷曼兄弟宣布倒闭。之后不久AIG得到紧急救助,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等待资助。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美国年度GDP萎缩9%,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
就在奥巴马就职前,面对紧张的换届交替及未经受任何考验的新任总统,投资者的信心备受考验。而1932年罗斯福从当选到正式上任的政治真空期间,也正是大萧条经济形势最为恶劣的几个月。
奥巴马尽他所能缓解这些担忧。作为总统候选人兼国会参议员,他曾支持不受欢迎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该计划粗制滥造,出自乔治·布什的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之手。当选后,他任命蒂姆·盖特纳为财政部长,盖特纳曾是布什政府应对危机的主力。同时,他的团队成员萨默斯曾是克林顿的财政部长,奥斯泽格曾是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保守财政主任,克里斯蒂娜则为备受尊敬的宏观经济学家。
解决系统性金融危机需要调整金融机构的运行方式,并将不良贷款从私有转为共有。布什政府曾试图向银行注入资金,但人们对贷款人能否经受住经济衰退的冲击疑虑重重。奥巴马左右为难:是将羸弱的银行国有化并减少放贷还是让它们自生自灭?
萨默斯和盖特纳认为两种措施都不能重振金融体系的信心,相反地,他们进行“压力测试”以确定哪些银行拥有足够的资本。那些未能通过测试的银行可以私下募集资本或者从TARP获得援助。
“压力测试”的第一反应便令人大失所望——股市大幅下挫,专家预测盖特纳将很快离职。但这些高透明度的测试足以让投资者相信银行系统没有猫腻。银行被迫筹集数千亿美元的股本,资本比率超过危机前的水平,但大部分TARP资金已经按照一定的获利比例偿还给政府。相比之下,欧洲的压力测试更为宽松,因此一些通过测试的银行也不得不接受纾困。
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面临不同的挑战。通常来说,破产制造商需要接受银行的破产监督,摆脱债务,减小规模。但在2009年,没有银行愿意为这两家面临破产的公司提供资产融资。破产意味着要进行清算,一方面,正值银行接受救助之际,这对地方经济和供应商而言都是致命一击;另一方面,经营不善的公司就这样得到救助,政府似乎显得过于慷慨。
奥巴马的解决方案是迫使两家汽车制造商申请破产保护,然后为其提供重组所需的融资,条件是削减过剩的产能和工人。两家公司在数月内便摆脱了破产的危险。克莱斯勒现在是意大利菲亚特的一部分,再次实现盈利,通用汽车在2010年重返股市。但尽管如此,政府在这两个救援计划中亏损。
相对而言,奥巴马在住房市场中的措施就不那么成功。2009年有9%的住宅抵押贷款(价值近9000亿美元)被拖欠,通常情况下,需要政府购买这些坏账,降低银行坏账的账面价值,清理银行系统使其恢复贷款能力。但当时财政部通过研究发现,并没有成型的从证券市场提取不良贷款的机制。另一种方法是减少银行的贷款至房主可承受的水,但政府会面临“过多补偿银行……在无法向纳税人提供足够保护的情况下,银行又会秘密募集救助金;而向银行提供的补偿不足,银行又不愿同政府合作。”密歇根大学教授迈克尔·巴表示,他曾在这方面做出大量努力。
相反,在补贴及贷款担保的刺激下,贷款方减少抵押贷款的付款。即便是现今已明确收归政府的房利美及房地美也拒绝与政府合作。截至4月,在政府相关政策干预下,仅有230万项抵押贷款得到缓和并再次得到资助,与原计划的700万至900万相距甚远。如果当初奥巴马政府投入更多资金减记房贷本金,那么带来的结果可能更值得冒政治风险。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瓦格尔认为:“政府太谨慎了,如果有后悔药,我相信他们愿意更加鲁莽,投入更多资金最终解决问题。”
错误的想法
按照经济学的知识,当传统的货币政策无能为力时,只有财政政策可以使经济走出衰退。自1930年以来,美国在2008年12月第一次面临这个情况。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短期利率降至0,并尝试了非传统的方法,用新发行的钞票购买债券。财政刺激效果良好。
2009年以来的经济滞缓已经使得人们对800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在投资法案》产生质疑。保守党认为财政刺激并未产生效果,奥巴马的计划很糟糕。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的丹尼尔分析了刺激方案对就业数据的影响,他的结论是,刺激性支出创造或挽救了340万就业岗位,这与国会预算办公室的估计相差无几。同样,指控该计划都是些假公济私迎合选民的空洞内容,也是不公平的。约有三分之一的资金用来减税或增加信贷,而大部分资金以直接支付的形式转移给了美国公民,比如食品券、失业保险、医疗补助计划等各州及地方政府开支。
自由党的态度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刺激计划力度过小。诺姆·塞贝尔在《逃跑艺术家》一书中写道,起初罗默提议这一揽子计划将耗资1.8万亿美元,当被告知这个想法不切实际时,她把它下降到1.2万亿美元。奥巴马最终的决定是8000亿美元。一些批评人士指出,相比于2009—2012年2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这个数字相形见绌,但这远远超过国会之前批准的金额。共和党在2010年接管众议院,奥巴马最终为刺激措施争取到6000亿美元,包括一个两年期的工资税削减。
如果刺激政策起作用,为什么复苏仍然如此缓慢?在2009年衰退结束之后,GDP的平均增长率只有2.2%,创下经济复苏速度低点。一方面,“阿拉伯之春”以及欧债危机使得油价高涨冲击经济;另一方面,根据高盛的调查,从2009年第四季度起各州和地方多紧缩开支而非进行联邦刺激。
对此最简单的解释是,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通常都非常缓慢。奥巴马曾狂妄地以为这次会有所不同,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自己做主的经济
奥巴马参加竞选时曾明确表示,他想要做的不仅是实现经济复苏,他的梦想是重塑美国经济。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最好的人才将致力于清洁能源而非金融投机。如果政府恢复对教育和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就能复兴制造业、增加中产阶级收入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
就职之后奥巴马致力于这个计划,并对工业政策高度关注。
当时的副总统候选人琼·拜登的经济顾问贾里德·伯恩斯坦说:“2008年12月当我们第一次讨论经济复苏法案时,就在谈论清洁能源——智能电网、风能、太阳能、电池灯。”一些顾问,如萨默斯对产业政策感到不安,其他人,如伯恩斯坦则称正统经济学允许政府在早期进行干预。
奥巴马的个人倾向随后显现。9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被分配到一些绿色项目,其中包括80亿美元的高速公路计划。显然其中一部分资金浪费了,但也许没有批评者想像得那么多。美国能源部的贷款仅占2%,比如向已经破产的太阳能面板公司Solyndra提供的贷款——已经成为坏账。
更大的问题是,这笔投资与经济浪潮背道而驰。去年奥巴马夸下海口,美国将很快占有全球先进电动汽车电池生产能力40%的份额。但电动汽车只占汽车销售总量的零头而已,这点产能可以忽略不计。许多电池制造商正在为生存挣扎,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面临来自中国的竞争。至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廉价的飞机票、州及地方政府的保护政策使其举步维艰。联邦政府给加利福利亚州拨款35亿美元用于建造高铁,但由于计划的预计成本高得出奇,所以这笔钱可能会打了水漂。
奥巴马总是标榜自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而非空想家。他在就职演讲中说:“眼下我们关心的问题不是我们的政府太大或者太小,而是它能否运转。”然而,他实际上更倾向于有力的干预。
有时,政府干预实属必要。奥巴马医疗保健法案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他要在自由市场条件下推行全民医保,实现民主之梦。因为金融危机,政府必须接手即将倒闭的非银行金融公司,优化监管结构使其更有效以及调控衍生品市场,而这一切弗兰克法案都有明确规定。
不幸的是,弗兰克法案的规定远不止这些。在其他领域,如从燃料经济标准到发电厂的汞排放,奥巴马任命的官员们提议或者实施了比前届政府成本更高且更具个性的政策。对此,官员们表示这些政策的价值远比投入的资金大,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让人怀疑的假设前提上的。
如果这些新政策与经济发展背道而驰,奥巴马的言论会给人一种他代表敌对势力的印象。如果这样的话,便会弄巧成拙。因为他过去一年的行为已经表明了他的方向的调整。白宫已经迫使环保署将一项昂贵又富有争议的新臭氧标准推迟,奥巴马现在大力吹捧页岩气。为了扶持工业发展,奥巴马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如宽限钻井平台两年时间,以使其符合排放标准。
与最初的冷漠态度不同,奥巴马现在开始关注贸易。他与共和党达成一致,批准了三项双边贸易协定,推动了泛 太平洋 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发展。此前就轮胎关税的几项规定曾令美国与中国之间友好的经济关系紧张起来。
对奥巴马来说,在他的任期内推出实用主义措施恐怕为时已晚。相反,自由市场人士担心,在没有其手下如萨默斯、桑斯坦及盖特纳(本届末可能离职)出台的抑制性措施的影响的情况下,奥巴马更具干预性的措施或许会帮助其赢得连任。
共和党连任
实际上,奥巴马如果连任,可能会更倾向于中间党派。他的主要立法目标——医疗保健和金融改革都已经实现。共和党势必至少控制国会的议院之一,不管复苏情况如何都会对大型支出计划进行阻挠。
如此也就鼓励了公共财政,奥巴马此前的表现毫无亮点。的确,他接管了和平时期以来最庞大的预算赤字——GDP的10%,但是,2009年他以为财政赤字在下一财政年度会降至3%。如果他运气好的话,其实能达到6%。2009年,他本以为债务到2011年将达到GDP70%的最高峰。现在,假如他对增长的乐观预期没错的话,债务预计到2014年将达到79%。
看起来还不止这些:在过去四年间,常规标准的财政操作并未实行。当家庭、公司、州及地方政府极力削减债务时,联邦政府如果随声附和,经济衰退恐怕会更为严重。
将来实行减少赤字的计划无可厚非,奥巴马仅对富人及公司征税,而对95%的家庭不实行征税看起来有些愚蠢。政府削减开支大多要依靠国防及其他可自由支配项目(即每年都要经过授权的项目)。他已经正式提出减少津贴的可靠计划,他的医疗保健改革并未让赤字加剧,但是,对联邦医疗保险帮助也不大。
奥巴马设想福利改革会是和共和党谈判的一部分,共和党人也同意增税。但是他错了:共和党人并未就税收一事妥协。但是,如果奥巴马连任,便需要与共和党继续谈判。这一让两党产生分歧的因素,极有可能发展到双方互相揭丑的传统模式。但总统和共和党都希望年末不要出现减税到期,大范围减少可自由支配项目和国防支出共存的现象,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财政悬崖”,否则情况将十分危急。
去年夏天,奥巴马和众议院议长约翰·博纳就增税及削减津贴之事初步达成一致意见。而这一协议无果而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双方对形势的错误估算。奥巴马连任或许会让他们再续前“话”,他仍有机会提高自己成绩单上最差的一环。从现在开始到11月6日,奥巴马需要开始行动,解决问题。
作者:《The Economist》/文 中证期货 吴婵琼/编译
(本文编译自www.economist.com)
欢迎发表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