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北京3月2日电(记者赵晓辉、陶俊洁)在监管层力倡长期资金入市等利好消息的影响下,本周沪深股市先抑后扬,沪指全周涨幅近2%。
本周初,经历上周大幅调整后,沪指向下击穿2300点整数关口后,在权重股的带动下,向上反攻。全周上证综指上涨45.35点,涨幅为1.96%,两市成交金额较上周有所减少。
监管层着力释放的利好消息对本周股市信心提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本周表示,证监会已经对增加1000亿元专项额度用于台湾地区机构开展 人民币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业务试点进行了研究。另外,住房公积金入市相关研究准备工作也已经顺利启动,下一步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改进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模式。上述两条消息表明了管理层引导机构资金入市力度,给投资者带来了利好情绪。
此后,针对新股发行将于4月份重启的传言,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首次公开募股(IPO)重启目前暂无时间表,目前正在进行的财务核查已被视为当前在审企业发行审核的一个必要环节。这一表态舒缓了市场关于扩容的担忧。
不过,宏观层面的一些信息使得投资者趋于谨慎。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为2012年10月份以来最低。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普遍回落,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处于50%以下。2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为50.4%,降至4个月来最低水平。市场开始对3月中旬公布的2月份其他经济数据预期趋于谨慎。
下周,市场将正式迎来3月份的第一个交易周,2月份宏观数据也将陆续发布,这将对市场走势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