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丛生,泥泞难行,垃圾遍地……用这样的词来形容一座城市的面貌,印象中并不合适。然而,在上海街头,却真实地存在部分抛荒多年的闲置地块,它们虽然大多有“主”,却因种种原因荒废了多年,影响周边环境,还存在治安、卫生、火灾隐患。
近日,本报962288热线就接到不少读者来电反映,自家附近有一些地块长期撂荒,“一荒多年无人管,若能临时利用起来,建绿地或停车场就好了。”
路旁空地多年闲置
剑河路998弄
长宁区剑河路998弄北顾小区的居民十多年来一直有块心病:小区 东南 面有一块面积约一万平方米的荒地,杂草疯长,环境糟糕。尽管新泾镇政府每年夏天都派人来清理垃圾和铲除杂草,但荒地不被盘活,还是治标不治本。
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共11幢居民楼,其中4幢直接与荒地“面对面”,半人多高的杂草一眼望不到头。“天热时根本没法开窗,都是虫子,到11月了还要点蚊香。”业主李女士说,这块荒地不但影响市容,还存在安全隐患。
记者就此走访了程桥居委会,负责人表示,空地隶属于某地产集团,但几年来始终未见动工,“在空地最南面有个小岗亭,但看守人时有时无,我们要找他们也不容易。”该负责人说,不少业主提出,在该空地未纳入整体规划之前,不如先辟出一小块作为小区的临时停车场,解决居民停车难的问题。“北顾小区是2000年的动迁安置房,设计时没有造停车场,小区只有80个车位,但现在停了超过150辆车。”
浦三路高科西路
在浦三路高科西路附近有一座春塘河桥,桥下便是居民们反复向本报投诉的“藏污纳垢”之地。记者看到,桥南侧近千平方米的荒地就位于春塘河桥和沈家宅195弄居民楼之间,遍地一枝黄花,还有拾荒者在桥洞下睡觉,与桥面的光亮洁净形成强烈反差。沿春塘河桥往东走,沿途绿化带也是同样场景,土壤裸露,绿化枯死,而砖头瓦砾、生活垃圾则无处不在,不少已经“蔓延”到了人行道上。
“也就两三年前,我们还来这里散步,现在却只有杂草迎风而立……”居民郭先生无不惋惜地说,“你看到的还只是一小部分。”在他的指引下,记者在绿化带南侧看到,一块近万平方米的空地被2米高的围墙圈起,透过铁门往里看,里面的杂草已经比人还高,四处堆着建筑垃圾,完全没有要开发的迹象。
对于这片空地,浦东南码头路街道市政科工作人员也颇感无奈,虽经居民投诉后曾赴现场整治,清理出数十吨的垃圾来,但空地和绿化带其实隶属于某房地产开发商,街道并无权限管辖。因开发商的规划与周边居民尚存分歧,该地块几年来一直没动工,成了现在的样子。
新村路万泉路
市民金先生说,普陀区新村路万泉路丁字路口也有一块荒废了多年的空地,一度曾是报废车停车场,有人在里面从事报废车辆的回收生意。经本报去年报道后,情况已好转,但土地依旧闲置着,如今大门上了锁,部分竟成了菜地。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现场查看,恰好大门虚掩,记者进入后看到里面土地泥泞,几乎寸步难行。东侧荒地已变身为零散的菜地,西侧则停着几辆大型破旧的卡车,而映入眼帘的大部分画面,则是一片类似的场景:遍地杂草和垃圾,似乎已经多年未清理。
一名看门女子说,“这是政府的地,四五年了,动迁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所以一直没动静。”女子说,她去年起在此看门,为了防止有人进入乱倒建筑垃圾和乱停车。“什么时候能开工?我也不晓得!”
长期撂荒存在隐患
在记者走访的这些地块中,大部分都存在同样情况:虽然有业主,但并未开发动工。记者看到,尽管空地都围起了围墙,但没有张贴任何告示说明地块的用途或工程进度,围墙里面长满杂草,处于实际上的闲置状态。这些地块少则闲置了两三年,多则荒废了10年以上。细数它们撂荒的原因,一些是因为动迁问题无法解决、规划调整等待进一步安排、开发资金出现断链等,还有一小部分则是因为土地使用权人因预期土地价格会上涨待价而沽,不排除囤地的目的。
土地长期闲置,有着诸多不良影响。不少市民表示,许多路边闲置地由于长期无人管理,已成为城市脏乱差所在,有的甚至搭出许多低矮、破烂的临时建筑,严重影响市容市貌。高科西路浦三路附近的春塘河桥下,就曾聚集不少拾荒人员,他们在绿化带中安营扎寨,甚至焚烧垃圾,带来严重的火灾隐患。
此外,荒地杂草丛生,与靓丽的城市建筑格格不入,而且这里常常是藏污纳垢的场所,里面的垃圾长期得不到清理,甚至有人在里面偷倒建筑垃圾、随意大小便等。
除了卫生隐患,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市民李女士就说,北顾小区旁边的荒地里曾引来野狗野猫定居,而杂草一眼望不到头,很容易为不法分子提供隐蔽场所;另一方面,居民们也担心夏天遭遇老鼠、蛇之类的动物袭击。
能否盘活善加利用
面对一些荒废多年、短期内无法动工的荒地,不少市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能由政府部门牵头,短期内盘活这些闲置地块,既可以解决市民的生活难题,也解决了困扰我们的卫生、安全问题。”
在常德路1375弄与胶州路城市绿洲花园三期之间,也有一块“手枪形”的空地,因归属权不明,荒废了十多年,荒地里的杂草最高竟长到2层楼高,小区居民怨声载道。记者在小区里采访时获悉,这块空地原本是计划为城市绿洲花园的住户建造会所和网球场的,由于相邻小区业主反对,工程被迫搁置。
两年前,小区物业与业委会沟通,挨家挨户地向居民征询意见后,最后将“枪管”部分的500平方米下陷地基改建成小区绿化,种上了杜鹃、桂花;“枪柄”部分则改造成小区的临时停车场。“本来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年年都有居民投诉。”小区物业负责人陈国惠告诉记者,这样改造既消灭了小区的卫生死角,也把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缓解了停车的实际困难。
对于城市内因各种原因而荒废的闲置空地,专业人士表示,去年国土资源部曾修订通过《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对“闲置土地”认定标准更加严格,不允许以“围墙”为动工标志。根据规定,如果开发商“囤地”造成土地闲置超过一定时间的,将向其征缴土地闲置费。其实,参照这个《办法》,地方政府也可以此作为依据,向那些一荒多年的土地使用权人征收费用,敦促其尽快开工;如果因特殊原因导致土地不得不闲置的,政府部门也应该与开发商协商沟通,对闲置地块采取临时措施,如开辟临时停车场、临时绿化带等,杜绝可能存在的扰民问题和各类隐患。
新民网上海滩网友“良民挑疵”则说,一些属政府依法储备的闲置地块,可建设临时绿化带,既可以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还能美化周边环境;一些已有使用权人的地块,若短期内该地块无法开工,有关部门也应敦促使用权人定期清除杂草,增派值班岗亭和看门人,加强对空地的监管,避免其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