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南昌12月26日电(记者沈虹冰 郭强 涂超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发展 现代 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在农业大省江西,当地农垦系统在改革中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集约化经营以及盘活农村资源等举措,使农村发展的“包袱”变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输送者。
农业人口转移:让生活有质量有尊严
江西洋峰垦殖场职工黄有霞所在的熊家岭分场地处偏远山区,条件艰苦。“家里种了20多亩田,收入很少,一家几口挤在3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一遇下雨屋里到处漏雨。”黄有霞说。
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2010年,江西启动农垦系统改革,洋峰垦殖场借机加快推进集镇建设,吸引农场职工到镇上安家就业。今年,黄有霞顺利申请到一套保障房,并在附近的工业园区找到了工作,参加了社保,每月工资近2000元。
“感觉这一切像是做梦一样。”虽然身患癌症,但黄有霞还是一脸乐观地告诉记者,今后她要更加珍惜身体,好好享受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
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农垦办主任唐安来说,未来农村人口的转移已成为必然趋势,在农垦系统改革中,江西省抓住机遇,加快农场城镇化建设步伐,率先推进农工市民化。
“现在农户种植50亩水稻可以达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种植100亩就能达到致富水平。我国现有耕地约18亿亩,按这个标准,需要多少农民是能测算出来的。”唐安来认为,农民要想致富必须减少农民数量,把他们往 城市 转移,而江西农垦系统20多万职工的安置就是对此的一个探索,这些人安置好了,将对未来我国上亿农民的转移提供示范作用。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