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傅苏颖 实习生 曾 卫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主任张永军16日在第三十八期“经济每月谈”上表示,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受国际因素影响不大,而生产资料价格则不同。
张永军认为,今年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下降的态势,但是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主要 农产品 价格相对于工业品原料以及其他一些价格来看,它的下降幅度相对比较小,而且在最近两个月出现比较大幅度的上涨,而其他种类的商品多数是持续下降的走势。
对于下半年大宗商品的走势,张永军认为,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商品需求低迷,对于大宗商品的短期价格很难形成强支撑作用。
针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影响,张永军指出,谈到输入型通胀时,要把消费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做区分。从消费价格来看,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受国际因素影响不大。而生产资料价格则有所不同,通过比较,中国的PPI和美国的PPI高度一致。国际上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很直接。大宗商品价格受需求疲软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上价格很难扭转疲软态势。国内PPI和购进价格同比下降的态势一直在加大,这种态势短期内很难扭转,到年底能够扭转就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