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 收藏本站
  • 首页财经资讯
    首页 财经资讯 消费 大盘 黄金 新股 创业板 贵金属 期货 理财师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三公经费”仍有30多亿未公布 2012预算下降

    2012 07/31 14:42 来源
    互联网

    中国网7月31日讯(“焦点中国” 魏婧 报道)日前,中央部门晒“三公”已到尾声,今年公布“三公经费”的部门与去年相比,在披露上更加细化,但是公车消费占比较高等“顽疾”依旧没有改变。据从中央各部门公布的信息中统计发现,2012年的“三公经费”预算,98个部门中,至少有65个部门不降反升。

    2012预算总体下降 局部上升

    据财政部公布的2011年中央决算报告显示,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84亿元,与去年决算数相比,减少了13.8亿元。但据统计发现,在中央部门官网上查到三公经费情况的90多个部门中,至少有65个部门三公经费今年预算相比去年决算不降反升,有的部门甚至增长上千万元。究其原因,正是由于三项经费中的因公出国(境)费的增加,由2011年决算的19.77亿元增加到21.45亿元。

    从出国(境)费用总额来看,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院、商务部、农业部、中国贸促会。此98个中央部门之中,只有国家体育总局出国(境)费用过亿,达到1.87亿元;国家信访局35.23万的出国(境)费用为最低。

    在公布出国人次的部门中,不考虑出国(境)路程及停留时间等因素的情况下,人均出国(境)费用最高的是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金额达11.26万元;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以5.63万元紧随其后;出国(境)费用最低的是共青团中央,仅为1900元。据统计,多数部门的人均出国(境)费用居于2万至4万元之间。

    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出国(境)人数最多,达到11489人;国家信访局9人出国(境),人数最少。

    据悉,此次仅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家民委、国务院法制办、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国法学会等6个中央部门未公布出国(境)团组和人数。

    仅7部门公布人员编制

    人员数量的公布,无疑有利于公众计算人均数据。但在已公开数据部门中,大部分只公布了预算单位的数量,而没有公布人员编制情况。

    据统计,截至7月26日,公布部门人数的中央部门共有7家:中国地震局、中科院、国税总局、教育部、交通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物资储备局。

    7部门中,职工人数最多的是国税总局,由于属于垂直管理,其公布的是整个国税系统的人数,共58.23万人。其次是教育部,职工人数也在50万以上。

    此外,7部门中,除了国税总局外,都公布了本部门的在职人数和离退休人员。在职人数最多的当属教育部,为30.31万;在职人数最少的是中国地震局,为1.38万。

    按照在职人数计算,人均“三公”经费最高的是地震局,达到4063元;中科院的人均“三公”经费超过了3500元;中国气象局也将近3000元。最低的是教育部,只有81元。

    专家:必须对增加部分做出详细说明

    专家指出,虽然国家2012年“三公经费”预算总量在下降,但如果说90多个部门里,有一多半预算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到决算2012年情况时,很难完成整体下降目标。

    对于多个部门预算的增加,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微博)认为,是因为压缩的力度不大。“我个人认为,每一个部门都绝对应该是下降的,大家都在加强管理,即使从总量看,压缩下降的幅度也不应该很大,在中央已经多次要求部门压缩三公经费的背景下,还有这么多的部门2012年预算反而增加了,这和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叶青说。

    叶青认为,凡是增加的部门,必须对增加部分做出详细说明,如果对此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明,那公开三公经费就会流于形式,没有太大的意义。

    此外,叶青建议,对于“三公经费”增加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应该询问一下,为什么增加,部门的理由在理论上是否说得通,有没有合理的原因。

    他还建议,公开的项目中都应增加一项,即部门人数。“这样三公经费算到人均头上就会更能说明问题。在公车消费项中,还应该把司机加进去。”叶青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著名公共行政学专家竹立家竹立家表示,公开三公经费的同时,还应该建立一些老百姓质疑和疑问的平台去回应,“否则虽然公开了,也不能让老百姓感觉放心”。

    建议:制定严格的开支标准

    进一步细化的数据,让公众可以更为细致地了解“三公”经费。

    我们甚至还可以计算某些中央部门每年花在每辆车上的费用。这当然是一个进步,但有人提出,面对更加详细的数据,公众除了比大小外,却很难做出合不合理的判断。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认为,对“三公”经费要有一个严格的开支标准,包括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总额标准三方面。比方说公车配置的标准应该是普通车,数量不能超过多少;出国也不能住五星级酒店,不能坐头等舱;招待费一餐不能超过多少金额等。

    对于开支标准,王雍君认为,应该由财政部牵头来制定,各部门协助,报国务院批准。每年可以微调,接受媒体监督,鼓励举报。“有标准的好处是方便监督”。同时,“审计也不可或缺”,因为有一部分“三公”经费,很可能隐藏在行政经费之外的其他预算科目,比方说培训费,有的还会放在项目支出里。

    谁还没有公布?

    财政部7月份公布的《关于201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中披露,汇总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

    据统计发现,截至7月26日,已公布的95家中央部门的2011年“三公”经费决算总额共计约60亿元,仍有30多亿的“三公”经费还没有公布。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分享
    }首页
    Copyright © 2012-2024 http://www.cj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2685213839